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药产业增长400倍!逻辑密码在哪里?我们已经领跑了吗?

来源:医药经理人    日期:2018-04-04

  “天翻地覆、脱胎换骨、日新月异。要让我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医药产业发生的变化,用这三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这是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宝瑞在刚刚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

  3月31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座谈会”第一场活动于山东济南召开,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荣誉会长贺端湜、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宝瑞、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唯佳、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明月均列席会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主持会议。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近30家企业代表,就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巨变以及各家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毫无疑问的是,自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给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变化,医药行业同样不例外。变革、升级、创新,这些关键词紧紧构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医药产业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中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至今仍不具备真正意义上产品创新的基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医药产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1

  40年增速400倍!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变化究竟有多大?我们一直在说的“天翻地覆”,究竟是怎样一种场景?在座谈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的发言所提供的一组数字,使这种变化更为直观的体现在所有与会者面前:400倍!

  “1978年,全国整个医药工业销售为72.8亿元,这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此前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白皮书所显示的数字。2017年底,根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全国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已经达到2.96万亿元。基本测算一下,40年的时间,增长了400多倍!”会议刚开始,郭云沛会长便展示出了这样一组数字。

  即便是具体到细分行业,这样的巨变仍然成立。“以中药工业为例,1978年,全国中药工业销售为7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6年底,这一数字则变成了8000亿。”郭云沛会长表示,中国医药工业从此前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医药的今天。”

  这句话应当没有任何争议!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时间,实际上也正是中国医药产业真正走上发展道路的四十年。从监管体制来说,1978年6月7日,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正式成立,这一在改革开放元年发生的事件对于加快中国医药事业发展具备着划时代的意义,其结束了见过以来我国医药一直缺乏统一管理的行业弊病。而此后的1982年、198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一直到刚刚迎来的2018年,基本上每五年一次的药监体制大改革,使得中国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而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国有企业的改制、民营资本的壮大,都直接促成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成长。从1983年的阳春三月,“小人物”朱国琼带领七个年轻人率先喊出“承包安徽繁昌制药厂”的时代声音,到1983年7月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厂开始建立自上而下的经济责任制,中国医药企业的活力不断迸发。“包括山东能成为全国第一医药大省,也完全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像齐鲁原来默默无闻,从一个农垦小厂,发展到今天年销售已破200亿的大企业,还有瑞阳制药、鲁南制药、罗欣药业,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壮大。”郭云沛在会上说。

  “实际上,山东在最早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厂,叫做新华制药总厂。” 已经75岁的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荣誉会长贺端湜回忆起往事来还不禁感慨。初到新华制药时,贺端湜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在厂里做了十年的操作工,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城市经济改革成为当时的主旋律,企业也进行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而贺端湜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直接被上级选拔任命为厂长。“我是坐着直升飞机上升的。”但也是因为敢想敢干,改革开放后的环境也为贺端湜在工作上的能力施展提供了空间,当时就提出了一个目标。要让厂内工人达到人均月收入100元。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当时工人每月的收入也就在几十块钱。

  而几十年过后,山东也有当年唯一一家新华制药总厂,发展到了如今规模以上的企业861家,年产值也从当年的每年一两个亿,攀升至去年的4799亿。“从规模上,这是上千倍的增长。” 贺端湜说。

  2

  新时代要有新精神

  “在政策发生巨变的四十年,其实我们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我们立了法;第二,我们建立了强大的监管队伍;第三,我们统一了国家的文号。”最后总结时,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宝瑞如此说到。

  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获得迅速发展,但始终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自1980年法,《药品管理法》前后历时四年,经过七次重大修改,终于成稿。1985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结束了医药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

  而在随后,《药品管理法》又进行了修订。1998年,国家药品监管局成立,也开始了历时三年多的《药品管理法》审议修订,最终于2001年12月1日,重新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再次施行。而如今,新一轮的《药品管理法》修订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实际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改制,一个是引进。”郭云沛会长表示。上世纪80年代,“联合”、“横向联合”是各行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医药产业也不例外。1986年8月,我国医药行业第一个企业集团东北制药企业集团在沈阳成立,而此后,新华医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中联磺胺联合公司、四川长征医药集团、成都西南医疗器械集团、北京医药物资联合公司等一大批有影响的经济联合体出现,而这些医药工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则改变了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生产模式。

  “而引进,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思想,先进管理理念。”1980年8月2日,中国第一个合资制药企业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在天津宣告成立,也拉开了中国医药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随后,中美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制药企业相继成立。除此之外,QA、QC、质量全程追溯等等理念也从国外不断被引进过来,“这是我们国家医药大力发展的一个基础。”郭云沛会长表示。

  而从2008年到2018年这改革开放的后十年来看,在郭云沛看来,关键词是创新加速。一方面,大量海外学成的人才逐渐归国,为中国医药工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千人计划学者,带着项目回来的闲杂有将近300人,这些人不是在大学搞基础研究的,而是扎扎实实在制药一线。这些海外的人才和我们近年来送出去培养的人才,为我们的创新打下了基础,再加上资本的助力,才让我们医药企业有了本钱。”

  然而,正如贺端湜会长所说,“进入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创新不光是新的化合物的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剂型创新等等。“中国的制药企业是从仿制药做起的,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产品创新的基因,大都是关门造车。创新也是,原来叫做低水平重复,现在是高水平重复。没有团结意识,没有合作意识。在座的各位企业,下一步你你们去兼并别人,还是别人来兼并你们,要打一个大大的文号。中国需要这么多的小企业吗,也要打一个个大大的文号。”在会议即将进入尾声时,郭云沛会长连续抛出了十分尖锐的问题,也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深思。

  也正如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在会上所表示,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实现了极大的飞跃,“回顾历史来看你就知道,改革开放不是一句空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而自满,而得意。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欣然自得的情绪,甚至认为中国已经引领世界的想法,于明德会长提醒一定要戒骄戒躁。“去年美国批准了新药48个,我们批准了1个。新药重大专项以来我们一共批准了29个新药,但唯一的新靶点可能就只有西达本胺一个,你说我们要领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