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种中药被外企抢先申请专利

来源:    日期:2011-09-23

  日前,在由中国中药协会组织举办的“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野生物种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中医药使用动物入药,成就了一批传统、经典、特效的中成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使得整个地球动物物种濒危状况日益严重,我们一些传统经典、特效的国宝级中成药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日益丧失。专家们强烈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以保障中医药产业作为民族精粹的健康发展、世代传承。

  超万项“洋中药”获专利

  业内专家介绍,在中国,动物药中有梅花鹿、黑熊、乌鸡、白花蛇等已进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但目前只有美洲大蠊通过了国家GAP(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而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了专利。我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洋中药”专利占我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例如,韩国自1992年4月起陆续向韩国、中国、日本和美国等世界多国专利局申请了牛黄清心液、牛黄清心微型胶囊和牛黄清心丸新处方组合物等发明专利,以新剂型、新工艺专利抢占了同仁堂的国内外市场,仅牛黄清心液这一类药品的年产值就达7000万美元。另外,西方药企化学合成的熊去氧胆酸胶囊在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超过2亿美元。据悉,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120多个国家170多家公司致力于中药研发,同时,一些海外药企利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漏洞,借助技术和资金的优势获得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并将“洋中药”销往国际及返销中国,赚取巨大利润。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指出,在欧盟,中国中草药疗效没有类似西方科学式的相关证明,长期只能作为“食字号”出口,包装上仅写有成分,而无功能性介绍,这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巨大损失。

  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王瑛说,协会组织召开“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讨会”,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中医药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出行业的声音,更好地使社会各界了解到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和中医药行业所开展的工作,澄清认识、消除误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理解支持和参与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和中医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