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建设难助制药国际化

来源:    日期:2011-07-07

  就在浙江台州制剂出口蓄势待发之际,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却发出行业提醒,国内有24家企业拥有通过欧美、日本和世卫组织GMP认证的生产线,但大部分缺乏国外定单,投入产出比低下,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众多企业受利益驱动,试图通过国外认证获得在国内市场的“单独定价权”。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告诫企业,高端认证、建立生产线不要跟风盲目,否则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24个企业定单缺乏

  自医保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24家企业的生产线通过欧美高端认证,但是大部分企业缺乏定单,有定单的企业也仅是赚取微薄的代工费,每家企业起码上千万投入缺乏产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产转移,OEM(代工生产)成为中国医药出口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该模式由于缺乏品牌、销售渠道以及开发设计等核心要素,在全球医药生产网络中处于底部,是典型的资源型、消耗性生产模式。

  目前,我国医药出口的大部分品种还停留在普通原料药阶段,所谓高端认证几乎都以OEM方式存在。浙江台州在经过近二三十年特色原料药发展后,才开始具备专利药抢仿的条件。

  背后的利益驱动

  由于目前招标采购低价中标普遍,单独定价就成为企业追逐的焦点。据了解,目前并没有任何正式文件明确具有国际认证的产品享受单独定价。尽管如此,在舆论导向下,目前国际高端认证正在业内形成风潮。

  许铭表示,目前中国制药出口已具备了仿制药出口的条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印度和欧美企业。未来几年是中国制药的关键年份,也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内企业应该找准自身定位,踏实做事,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