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限抗令出台 抗生素公司依然群雄逐鹿

来源:    日期:2012-05-28

  24抗生素公司不敢抬头:政策空头组合拳,复苏迷离

  5月8日卫生部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成为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去年夹缝生存的抗生素制剂,到了今年,阴霾依然挥之不去。

  政策面的持续紧收、行业竞争格局的不明朗,这些都困扰着抗生素制剂未来的发展。虽然近期行业的药类价格有所上调,但产能的问题似乎在告诉我们,抗生素制剂,离春天还很远。

  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严格的政策非但没有转机,释放出利好信息,反而表现出更加紧缩的迹象。5月8日,卫生部公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这份将在8月份正式实施的条例主要涉及到三点内容:建立抗菌药的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制度;构建抗菌药在临床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监督管理主体对象和法律责任。

  这份最新出台的规定,较以往的限抗令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早在2004年,我国就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过,伴着随后几年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愈发严重,监管部门才逐渐加强管制力度,一系列的限抗令频繁颁布,生产该类药物的厂商均受到了较大的打压。

  而如今这份新规定,不仅管制的基调毫不动摇,而且,还有走向常态化与精细化的趋势。监管的渠道开始拓展至先前管理松弛的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限制也细致化,如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少于35种,儿童医院不到50种等。

  因而,新出台的办法被冠以“史上最严的限抗令”名号,丝毫不夸张。

  不明朗的竞争格局

  被政策压得难以喘气的抗生素制剂行业,竞争格局未如想象中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景象。

  在政策面的挤压下,最容易出现的迹象,就是受不了寒冬的小企业纷纷破产,大规模公司收购整合的资本运作频出,行业集中度因此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抗生素制剂依旧摆脱不了“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头孢领域。

  头孢类药物一向是主要的抗生素制剂,但在如今萧条的行业中,其局面依旧处于完全竞争的态势。白云山、鲁抗医药、东北制药、东瑞制药是该领域内实力较强的几家上市公司,但在激烈的头孢制剂中,反倒是像康芝药业这样的新兴公司,依靠头孢他唑巴坦钠,异军突起占据了18%的市场份额。

  青霉素亦是如此,尽管国内10万吨的产能已超过全球需求,但面对国际巨头帝斯曼的挑战,该领域的局面也难以捉摸。只有抗生素制剂中规模较小的阿莫西林,竞争格局才算明朗,华北制药、石药集团、联邦制药3家的总产能占据全国60%,其中华北制药还是全球最大。

  触底反弹可持续?  

  今年二季度,价格触底反弹的抗生素制剂,如头孢曲松和7-ACA似乎在寒冬中见到了曙光,但这样的价格反弹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首先,出现近期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并非由于供需关系紧张造成,而是二季度抗生素制剂行业性的下游补货,加上去年抗生素厂商在限抗令下动力不足与低廉的成本推动,5月才成为了抗生素销售的旺季。

  其次,抗生素制剂的产能并未完全释放。据上海一位分析师透露,此前虽有一些厂商在二季度提高了药品价格,但市场的反应并不强烈,相反,最近的价格还略微下降。很多大厂商的抗生素生产线依旧停滞,产能得不到释放,行业集中度并未大幅度提高,未来整个行业的议价能力未必会提高。

  最后,抗生素的价格近来虽有上调,但整体走势不强,因为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前几年的滥用抗生素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比如中间体7-ACA,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行业要想在这产品上实现盈利,价格就得在500元/千克以上,但该类药物去年的价格就一直徘徊在450元/千克的低位,二季度虽有小幅上涨,但依旧挣扎在标准线左右,行业离复苏还有段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