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药的中国式困境

来源:医药观察家网    日期:2018-03-16

“相比于其他人群更为广泛的疾病用药,以及技术、成本、盈利空间等诸多因素,孤儿药,几乎没有人把它当作最重要、最需优先支持的事情来做。”

法律无以立,道阻且长

今年,国际罕见病日设立十周年了。在这十年里,罕见病患者人数持续上升,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现的罕见病种类总数7000种,高达95%的罕见病依然无有效治疗药物。而在今年最新发布的《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中,我国有三成医生“医不知患”,对罕见病并不了解,而患者,在巨大的疾病阴影笼罩中,还需自行承担平均每人70%-80%的治疗费用,有药却无力负担甚至无药可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比于国外,我国社会整体对罕见病的认知远远不够,官方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士桥说:“民众对于罕见病和孤儿药的了解,往往是通过一些碎片化的新闻报道,然而也仅仅是一瞬间的冲击,之后就阒寂无声了。”除了公众认知少之外,罕见病在用药上更是困难重重。据统计,目前大约有130种孤儿药在中国上市,然而这仅占国外同类药物的三分之一,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每年新增的罕见病患者超过20万,但能够得到有效救助的少之又少。

针对我国罕见病用药情况艰难的问题,本报特约观察家、深圳星银医药副总经理杨泽就表示,孤儿药往往是应用在罕见疾病方面,这类药物针对性较强,用药人群少,造成年销售量不高,企业也就难以获得利润。相应的,研发生产积极性低,哪怕获得批文也不生产,因为让药企面临亏本问题,如此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李士桥则认为,就我国当今医药行业现状而言,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再加上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市场和行业生态尚未成熟,因此一切都需要等待和时间。李士桥还提到,这几年其实是药品改革最频繁,以及力度最大的阶段,特别是药物临床试验“722事件”之后,许多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而孤儿药作为这“许多”中的“之一”,提及多年,任务艰巨,绝非一日之功。

显而易见,对于罕见病及其用药,我国在政策法规上一直缺乏对其各方面的规定,国外则抢先许多。目前已经有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完成孤儿药立法,美国更是早在1983年就颁布了孤儿药法案,在孤儿药研发和注册审批上给予诸多激励和优惠政策。比如美国、日本和欧盟就使用基金对孤儿药研发进行资助,美国将基金用于其临床研究,企业无须返还,并减免评审费和50%的临床研究费(向前3年向后15年有效);日本则对孤儿药研发费用税收和评审费进行减免;欧盟将基金用于孤儿药开发全过程,并且鼓励各个成员国给予优惠措施;在新加坡,孤儿药还拥有最高优先审批权。

然而,在这一片轰轰烈烈的专门针对孤儿药研究开发立法的浪潮中,迟迟不见中国的影子。对于孤儿药,我国仅仅在其他政策条文中零星提及,诸如2007年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45条明确“可实行特殊审批”;2013年《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中也再一次重申了“加快审评”;2016年卫计委才成立了首个国家级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2017年在《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支持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由卫生计生部门公布罕见病目录,建立罕见病患者注册登记制度。对于国外已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和医疗器械,可有条件批准上市,上市后在规定时间内补做相关研究。”

尽管我国多次在药品相关法规中提到要鼓励孤儿药研发、优先加速审评、延长数据保护期、制定罕见病目录等利好举措,甚至有人称有破冰迹象,但事实是,这些利好举措对于缓解孤儿药短缺,以及推进罕见病治疗效果微乎其微,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对此,杨泽指出,这毕竟还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有些地方也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在孤儿药这方面,我国有一些专门针对孤儿药的会议,但确实没有相关政策,国家还是需要出台两个具体政策,其一是解决缺药问题,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储备,由国家支持药厂定点生产,保证一定的储备量,如此一来,药企也会相应地降低药品价格;其二是将孤儿药纳入医保体系。

不“扶”不行,药企需政策“拐杖”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李士桥所言,医药行业九龙治水,孤儿药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药的问题,肯定还涉及临床、疾病诊断等各方各面。若想要得到有效解决,还是需从国家出发,以法律形式规定各方面的职责,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他也强调,这本身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联动,开展大量工作,绝非单单一个药品监管部门就能解决。

从国家层面上看来,杨泽进一步表示,罕见病治疗费用之高,许多患者无力承担昂贵的开销众所周知,还是希望能够将罕见病作为一个单独的病种列入医保范围,把孤儿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结合重大的疾病保险,采用商业健康保险的形式作为补充,尽可能地降低患者需要自负的医药费用,尽快地建立罕见病社会救助体系,由社保、民政、慈善公益等机构,对生活和就医困难的罕见病患者实行有效救助。目前就全国而言,青岛就是首个将部分孤儿药纳入特殊医保报销的城市,上海在2016年也公布了《上海市主要罕见病名录(2016年版)》,希望诸如此类的政策能够全国同享。

尽管步履沉重,但不可否认,哪怕过程漫长,效果不显著,我国孤儿药研发和上市正日益得到重视。而想要迎来罕见病用药的真正春天,除了国家方面的努力,药企可谓是这中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李士桥表示,企业研发生产孤儿药的积极性不高可以理解,毕竟如今企业自身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再加上医改的冲击。我国当前号称有五千家药厂,但经过一轮轮筛选,最终存留下来的可能还不到一千家,大部分企业未来连生存都是问题,而研发孤儿药的绝大多数又都是中小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药企很难有额外的能力去进行孤儿药探索。杨泽也表示,对于药企而言,如今都是自负盈亏。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研发生产出来的药品是否能够赚到钱,如果一种药品研发费用高,市场销量又低,那肯定药企都不愿意做。

“企业研发一个药品所要面临的巨大压力,作为研发从业者,在这方面深有感触,药品研发往往要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在立项时就先要面临市场容量等问题,就当前中国医药大环境而言,短期内药企很难做孤儿药。总而言之,我国孤儿药的研发生产,还需医药行业生态健康发展,企业生存环境改善。”李士桥如是说道。

不过,对于孤儿药给药企带来的收益,有资料显示,全球罕见病用药销售额每年上升10.5%,到2020年将达到1760亿美元,从2010-2015年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来看,孤儿药获批占比在40%左右,因此有观点称,孤儿药单品市场不容小觑,由于其针对特殊人群,因此竞争程度低,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盈利能力也更强,孤儿药将会是药物市场下一个增长点和弯道超车的机遇。

针对此观点,李士桥指出,相对而言,国内药物市场还是比较大的,孤儿药的竞争也不太激烈,如果再加上国家支持,也许会是一条好的发展路径,还是有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他还表示:“现在没有太多企业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明确一个目标,如今企业更多的是跟风,其实有些时候这也是种资源的浪费。”

有参考数据显示,2016年,孤儿药的全球销售额为1140亿美元,比2015年增加12.2%。2017-2022年,预计孤儿药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1%,非孤儿药市场复合增长率为5.3%,全球处方药市场(除通用名药)复合增长率为6.4%,孤儿药市场增长远高于非孤儿药市场,到2022年,孤儿药将占全球药物销售额的21.4%,孤儿药的市场表现将优于整个处方药市场。这个数据表明,尽管所占市场份额小,但孤儿药的前景还是可观的,或许其将会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畅游的蓝海。

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孤儿药创新联盟创始人郑维义就曾表示,孤儿药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尖端新药的开发和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开发的一个主战场,这些技术本身也有更广泛的应用,所以孤儿药研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而孤儿药研发是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的一个捷径。

其实早在2015年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就用“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来表述过中国罕见病发展状况。一方面,没有官方定义,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没有全国性的孤儿药医疗保障体制,没有孤儿药研发专项基金,国外有关孤儿药的研究、激励政策热火朝天,国内却屈指可数。另一方面,罕见病事业正在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罕见病治疗和孤儿药研发,试图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工作量庞大,但没有就此终止。

而如今,这样的表述依然适用于今天中国的孤儿药状况,它仍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中踽踽独行,但我们愿意相信,在经过漫长的努力和等待之后,孤儿药真正的春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