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指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 收入,城乡居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保障国民健康权益的角度 看,它意味着人人享有相同的权利。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 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差距,最终使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国家《医改实施方案》从扩大 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公共服务经费四 个角度出发,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出了具体要求。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国家《医改实施方案》要求:
①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
②从 2009 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③定期为 65 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 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 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④普及健康知识,2009 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 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各省方案与国家要求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上有数字差 异,对此对比并无特别的意义。
(二)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医改实施方案》要求:
①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 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②从 2009 年开始开展 以下项目:为 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 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
③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 厕等。各省医改方案在 15 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数量、农村孕妇服叶酸数量、为白内障者进行免费康复手术的数量上制定了具体计划。其中,北京方案将服用 叶酸的孕妇对象从农村妇女扩大到全市所有孕妇,并且北京在儿童保健、老年人 保健等方面增加 8 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江西还计划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康复 手术。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医改实施方案》要求:
①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 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②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③落实传 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 员的待遇政策。各省医改方案均与国家要求保持一致。天津方案还要求对承担应急救治任务 的医院给予专项补助。
(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国家《医改实施方案》要求:
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 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 管理;
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标准;
③2009 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 15 元,2011 年不低于 20 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各省方案要求与国家基本一致,江苏、陕西、广东在经费安排上略高于国家 要求,其中江苏方案要求每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财政补助不低于400 元;陕 西方案要求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每人21.5 元;广东方案要求2011 年,对 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达到人均 20 元,珠江三角洲 地区人均 30 元以上,全省人均24 元以上。天津2009 年的医改实施方案则未提及 本项目要求。
总体来说,在公共卫生方面,各省医改方案在如下两点上有所欠缺。其一, 对于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解有欠深入,简单地理解为在各自省份之内 整齐划一地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其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通过 不均等的方式,将公共资源向公共卫生服务薄弱的地方倾斜,最终实现公共卫 生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很显然,在所有地区,现有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并不均 等;如果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均等地配置公共卫生的资源,那么就会固化现有 的不均等格局。其二,各地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体制改革未置一辞。实际上, 目前在不少地方计划免疫系统频频出现问题,恰恰说明公共卫生体系的强化, 并不仅仅是增加投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