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子商务推上新角度 网上药店逐渐进入主流

来源:    日期:2012-05-14

  在6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出现了不少电商的身影。医药电子商务,这个在欧美等地已经相当成熟的行业,在国内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近两年来,看好医药电子商务兴起的声音渐强。仅去年,就有拍拍、淘宝、京东等三大电子商务巨头触网医药电子商务,而主流医药零售企业也纷纷举起进军电子商务的大旗,他们以平台的方式将医药电子商务推上了新的角度,同时将网上药店推入医药流通的主流视野。

  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此前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医药B2C的规模达到4亿元,已出现5家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网上药店;预计在2012年,医药B2C的规模将达到15亿元,将会出现4~5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网上药店。

  多重因素推动发展

  据全洲药业集团商康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求华介绍,目前电子商务主要有四种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交易服务(B2C)、为其他企业提供交易服务(B2B)、提供B2B第三方交易信息服务(B2B第三方服务)、提供产品信息服务。四种模式,各有千秋,在国内都拥有一批践行者。

  一般而言,第二和第三种模式都可纳入B2B,而第四种模式则B2B和B2C兼而有之。国际上医药电子商务以B2B为主,大约占到85%,而B2C占15%, B2B发展已经很快。国内的B2C才刚刚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迅速后劲很足。

  截至4月18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可查询到的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的企业共108家,其中服务范围为“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B2C企业有62家,也即是传统意义上的网上药店。

  2011年,美国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已占整个医药流通规模的近30%,而中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占医药流通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报告预测,2012年,医药B2C的规模将达到15亿元,将会出现4-5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网上药店。

  据了解,国内的医药电子商务自2000年以后才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这主要得益于国内信息化的发展。而自去年来,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尤其是被业内视为空白期的网上药店,去年一年就增加了一倍。在业内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势头的出现绝非偶然。

  Enfodesk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由于传统医药类商业企业净利润的不断下降,传统中小医药类企业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渠道,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开拓新的线上渠道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中以第三方B2B平台形式的医药类电子商务在前期将获得显著增长,增长幅度超过医药类网络零售市场。

  传统医药的流通环节达到5-6个甚至更多,从上游药品生产企业、全国总代理、省代理、到区域医药公司再到销售终端。多层流通环节,多级医药代理,逐层加价使得药品价格到达消费者手中往往是出场价格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才提出,要加快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实现医药流通精细化发展,其中还指出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希望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推动国家医改的有力工具。

  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国内的医药电子商务一度处于空白期,在其他行业盈利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少传统电商把目光瞄准了医药行业。同时,国内的医药零售企业在药品零差率销售、多元化受阻、租金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也纷纷触网以构建新的盈利模式。

  要突破,先迈几道坎

  据开心人网上药店董事长梁永强介绍,从中长期来看,目前国内的医药电子商务仍然以B2B主导,未来B2C业务会有进一步发展。

  美国从2004年开始发展医药B2C,当年网络销售占整个零售的5%,短短8年间,这个比例就提升至30%。但短期来看,国内的B2C业务不可能发展太快。因为国内网上药店面临的问题不少。

  首先是政策的限制。医药电子商务的准入门槛高,获取网上售药资格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连锁企业;二是到电信部门申请IP地址;三是办齐三证—工信委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药监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除去第二条,其他两条要办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此之外,网上药店只能卖乙类处方药,是业内公认的医药B2C发展的一大门槛。不同于美国的医药分开及电子处方制度,国内的医药零售囿于医院对处方的管控,一直未能有大的突破。除此之外,网上售药无法与医保对接、政策监管漏洞导致非法网上药店横行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网上药店的发展。

  其次是盈利能力不足。由于成本不同,网上药店不可能具有绝对明显的价格优势,九州通进军电子商务多年,在具备极强成本控制能力的前提下,也仅仅实现了稍微盈利。马应龙大药房网上药店月均销售10万元,而成本投入已近200万元。其他的网上药店也大抵如此,业内分析,目前真正挣钱的网上药店没有几家。主要原因是网上药店业务规模太小,网购的最大优势是低价,低价需要规模化的销售量支撑,而现实是目前国内的网上药店并未形成规模。总体而言,医药电商在销售模式上还不够清晰,具体哪种模式更有优势仍需探索。

  再次是物流困局。药品不同于其他常用产品,药品的特殊性使得药品对物流也有要求。不少地方有明文规定药品不能通过邮局和普通快递寄送。国家要求只有获得GSP认证的第三方物流机构才能为医药行业进行配送。事实上,所谓的GSP认证是针对医药批发公司或者零售企业点对点的物流,而面向个人零售的物流,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相比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整件货物配送,针对个人的配送订单更多、单词订单购货量更小、客户分布更散,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或配货站必须能够支持最小包装药品的高效率拆零、分拣、复核、出库、配送等。整包装拆零、分拣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但事实上,传统零售进军电子商务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专业度不够的问题。

  最后人才紧缺亟待解决。网上药店的激增也带动了医药电商人才的需求增长。但是真正适合医药电商的人才并非易事。传统的医药零售和商业人才有充足的来源,而精通电子商务和医药的人才实在是凤毛麟角。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电商之间互相挖角,医药电商行业的薪资水涨船高。僧多粥少,不少企业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从自身人才资源中培养。同时,电子商务人才流动率较高,且其他行业电子商务的待遇较医药电子商务要高一些,如何留住人才,也是企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