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国内CRO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

来源:    日期:2012-06-21

  据《华尔街日报》6月6日报道,药明康德前雇员因窃取客户新药化合物,私下贩卖被抓并判缓刑1年半。这个消息传来,不仅对中国最大的CRO公司药明康德来说,是一件很负面的新闻,对中国CRO行业也敲响了警钟。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CRO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扩张和效益,更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严明执业守则。

  CRO业务的扩大是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模式更新的必然趋势,其增长幅度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CRO之所以能盛久不衰,主要在于这种外包服务模式能加速药物研发进程。CRO业务得以开展和兴旺,基石在于客户的信任和对技术的保密。离开了这一条准则,许多业务无法交付和委托执行。

  药明康德作为国内前临床CRO行业老大,在过去10多年里,内部管理相当规范和出色,算是业内的一面旗帜。这次事件虽然是个人行为和个案,但也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上仍有缺陷,员工素质教育和督察系统尚不完善。按理说,这位犯案的员工是公司雇员,作为CRO的行为准则,什么底线不能碰,应该清清楚楚。为何却明知故犯?仅仅是金钱的诱惑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据外媒报道,从2009~2011年8月,王某窃取了默沙东公司两种名为MK-3102和MK-5172的化合物以后,在网上通过中间人进行非法兜售。王某究竟如何落入法网,是药明康德内查发现,还是默沙东方面捕捉到信息,或遭人举报,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王某显然不是生手。如果不被抓获,还会有多次,一旦得手,就不会轻易放弃。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身为CRO公司的雇员,每天接触客户大量的保密信息和技术资料,稍微没有职业操守,动些歪脑筋,就容易做出损害客户利益的缺德事。如果内部监控不严,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制止和惩罚,一旦变成屡犯,公司信誉和行业规矩将遭受巨大的损害。

  尽管从客户商业损失程度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两种化合物有多重专利保护。拿到该化合物的商家,很难公开进行开发和申报,最多只是提前获得某些重要的商业信息,知晓这种化合物有哪些价值和临床前数据。中国本土也许有许多化学合成高手,很快能进行化合物合成,但无法进行商业化地大规模开发。也许出于这个原因和考虑与药明康德长期的合作关系,默沙东没有坚持重判犯罪嫌疑人,并且对此事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但笔者认为,此次判刑还不够重。国外类似的案件,处罚可能不会是缓刑。因为王某不是首犯,也不是主动投案,而是多次犯案。笔者认为,应当考虑给予威慑性的处罚。

  作为药明康德,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前可能觉得公司内部保密工作和员工培训做得很到位,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要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做不少工作。保密工作在国外大公司都被高度重视,从信息下载到实验记录,再到材料物料领取,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督察流程。实验记录还必须有第二人核实并签名,所以,随意动用材料,干私活,或盗用材料和信息,会被公司的安全保卫体系所发现。已有好几例失窃案在药厂被及时发现和捕获,这方面的软硬件保密安全体系,国外做得比较周密到位,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

  作为此事的教训,公司对招聘员工和在职培训,一定要强化。职业道德和客户利益至上,严格保密和非竞争性条款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否则会毁掉CRO公司和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商机。